又到一年端午时——当一个个粽子投入水中,激起来的又是什么?
佛 教
慧 日
每一篇都是滋养心灵的甘露
每天阅读 如饮甘露
农历五月初五,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。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几种说法,其中流传最广、最深入人心的就是为了纪念以死殉节的伟大爱国诗人——屈原。
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和政治家,作为诗人,他是“楚辞”新诗体的创立者;作为政治家,他忠君爱国,主张“美政”,曾是楚怀王的重要依傍。但正因为他的政治才能和忠贞情怀,受到了当时上层贵族的嫉妒与毁谤,一生当中两次遭受流放。
第二次被流放时,屈原散逐江南长达十多年,直到公元前278年,秦国大将白起攻破楚国国都时,被巨大的忧愤和绝望笼罩的屈原,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,来到汨罗江边,散发抱石自沉江底。
屈原投江之前,在与渔父的对话中讲到自己被流放的原因——“举世皆浊我独清,众人皆醉我独醒”。渔父劝屈原不如“与世推移”,屈原却说“宁赴湘流,葬于江鱼之腹”。
作为佛弟子,我们在了解这个故事的时候要认识到,在屈原身上所体现的洁身自好、爱国爱民、无私无畏的美好情操。由此反观自己,就要懂得避恶趋善,勤于修正,保持身口意恒常清净。
尤其在端午节,这种提醒就更加直观和深刻——端是端正,午是正午,代表了光明,所以“端午”就是正大光明。这也告诉我们,高品质的人生就是把修行放在第一位,做到净化自我,行端影直,光明磊落!
“天下皆醉,天下皆浊”,这是屈原曾经的困惑和无奈;即便到了今天,这也依然是很多不愿随波逐流的人在认真思考的命题——如何在浊流中保持自清与自觉?
在佛教里,首先就是依小乘的修法修出离,从浊世中抽身而出,自我净化;净化之后再发大乘的菩提心,不舍众生,摄化世间。如果能把追求大道和生命的永恒作为人生的方向,这才是最究竟的清净与觉醒。
对于屈原的纪念,千百年来从未断绝,江流之上的百舸争流,村宅之间的粽叶飘香,这些几乎全民性的民俗活动,都是对屈原身上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为国为民、舍身取节的崇高精神的呼唤、向往和致敬!
那一个个投入江河的粽子,就是五千年文明的闪光点。我们今天吃粽子,除了纪念屈原,也是提醒自己,去恢复本有的佛性,去找回内心的浩然大气。
有的人虽死犹生,更多的人只是苟且而生。对于佛教徒来说,在屈原身上,我们既要学习面对理想上下求索、九死不悔的执着与坚韧,更应该认识到生命的可贵,好好地活着,勇敢地超越,使身口意在浊乱的世界中放射出真理的光芒。
摘自传喜法师开示
回向
○
文殊师利勇猛智
普贤慧行亦复然
我今回向诸善根
随彼一切常修学
往期精彩回顾:
当一个佛教徒得了流感,他在想什么?——从「病」看「苦」的根源
声 明
本文由「佛教慧日」微信平台原创
转载请注明出处
公众号:fojiaohuiri608
请长按下方图片
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
点赞是随喜,评论是思考,转发是分享!
请将这份爱传递!